涂装工艺│漆膜弊病及处理方法—流挂流挂的定义 涂膜上留有漆液向下流淌痕迹的现象叫做流挂。多出现于垂直面或棱角处。一般出现在垂直面的为垂幕状流挂,出现在棱角处的为泪痕状流挂。涂刷的漆膜太厚或油漆调得过稀,都会出现流挂。 流挂的类型 流挂是在涂覆和固化期涂膜出现的下边缘较厚或流痕的现象,通常分为流挂、下沉、流淌等。流挂是涂料在被涂物的垂直面和边缘附近积留后,照原样固化并牢固附着的现象(见图1a); 下沉是涂装完毕到干燥期间涂层局部垂流,产生厚度不均匀的半圆状、冰瘤状、波状等的现状(见图1b); 流淌是被涂物垂直表面涂膜大面积的流挂现象(见图1c)。 批量的流挂缺陷将直接影响到油漆合格率,对流挂的修复会造成二次缺陷,如打磨露底、流痕等缺陷,需要修补则会造成此区域涂层性能下降。流挂缺陷在涂装缺陷中比较常见,需要极早预防,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对策。 生产原因 1.施工不当,喷枪距离与被涂物面太近。 2.走枪速度太慢,一次喷涂过厚等。 3.油漆施工的粘度偏低。 4.施工环境温度低,油漆干燥时间慢。 5.采用湿碰湿工艺喷涂时,间隔时间太短。 6.喷涂压力低于工艺范围,而喷枪口径过大。 (1)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 (2)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 (3)选用的漆刷太大、毛太长、太软或刷油时蘸油太多,刷漆太多,使漆面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4)刷涂面凸凹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的凹槽处,容易造成刷涂不均、厚薄不一,(5)被刷涂表面不洁,有油、水等污物,刷涂后不能很好地附着而流淌。 预防措施 1.采用正确的喷涂方法,将喷枪调节适当。 2.稀释油漆时尽量按混合比例进行,使施工粘度在工艺范围内。 3.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施工时,尽量提高喷漆室的温度,保证在10℃以上至室温的范围。 4.湿碰湿工艺施工时,保证有足够的间隔时间。 5.喷枪压力与口径应能满足工艺的要求。 修补方法 1.发生在素色单工序面漆层或清漆层时,等漆膜完全硬化之后,用P1200或P1500砂纸打磨, 2.底色漆层流挂时,磨平流挂漆膜后重新喷涂。 3、对策。 (1)选用优良的油漆材料和适量的稀释剂。 (2)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 (3)选用的漆刷、刷毛要有弹性,根粗而梢细,鬃厚而口齐。油刷蘸油应少蘸勤蘸。 (4)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刷涂时,用力刷匀,先竖刷,后横刷,不要横涂乱抹 (5)应选择涂料的配套稀释剂。 (6)彻底清理干净被涂表面的磨屑、油、水等杂物。 (7)当漆膜未完全干燥,在一个边或一个面部分油漆有流坠时,可用铲刀将多余的油漆铲除。 汽车涂装流挂 流挂是汽车涂装生产过程经常遇见的漆膜质量问题,造成流挂的因素众多:油漆特性、施工环境、人员技能、喷涂设备及工艺参数等密切相关。 解决方法 1、正确选择溶剂,降低慢溶剂含量,注意溶剂的溶解能力和挥发速度,还可以通过与含慢溶剂少的新涂料掺和使用来补救流挂缺陷。 2、体改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喷涂均匀,一次不宜喷涂过厚。在喷涂时施工参数可以通过增加空气压力、增加喷枪和工件的距离、增加二层涂层间的闪蒸时间、降低涂料流动速度、用较小的喷嘴、提高旋杯速度、提高涂料雾化程度、降低涂料漆雾雾滴的大小等方法来控制。 3、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粘度;加强换气,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5℃以上,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及调漆环境温度。 4、调整配方,正确使用助剂,增加防流挂剂的用量。 流平性、表面张力、残留溶剂的挥发速率和残留溶剂的溶解能力都是由配方决定的涂料特性。然而,残留溶剂的比例仅由配方影响到某一种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雾化过程。 检测规定 国家标准GB/T9264-88《漆流挂性的测定》检验方法,采用流挂试验仪对色漆的流挂性进行测定,以垂直放置、不流到下一个厚度条膜的涂膜厚度为不流挂的数值,厚度数值越大说明越不容易产生流挂。 作者: 来源: [2015-09-06] |